2023年時事常識題

政治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分兩期派發5000元消費券,並向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足球博彩稅」。(22/2)
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於哪一天舉行?
經濟
本港五間專營巴士營辦商申請加價,九巴及龍運分別申請加價9.5%及8.5%,新巴及城巴部分路線則申請劃一加2元。嶼巴亦申請加價9.8%。城巴機場線就申請加價50%。(14/3)
港鐵於2022年錄得約98億元盈利,經最新檢討的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後,計算出今年6月起可加價2.3%,為事隔4年再次加價。(28/3)
文化/社會
中港首階段免檢疫通關,早上,大批市民經深圳福田口岸及深圳灣口岸回內地,兩個口岸更一度出現排隊人龍。而入境香港人數較為疏落。(8/1)
行政會議通過於5月1日起,將法定最低工資,由現時每小時37.5元調高至40元。(10/1)
行政長官出席行政會議前,表明不同意設立獨立調查疫情應對工作。(31/1)
香港和中國內地全面通關,不設人數限制及取消出入境前的核酸檢測要求(6/2)
大家樂旗下午膳供應商活力午餐,因人手不足加上個別學校反映學生進食午膳後感到不適,故決定在2月20及21日暫停供應午餐,逾200間學校及10萬學生受影響。(17/2)
政府撤銷戶外及室內口罩令,乘搭公共運輸工具亦毋須強制佩戴口罩,而公立醫院則改以行政措施要求佩戴。(1/3)
都會駅業主委員會在將軍澳南舉辦遊行及集會,反對政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填海及興建厭惡性設施,遊行及集會獲警方批出不反對通知書。(26/3)
法律
政府宣佈擴大第599F章的規定表列處所,由原有的17項處所,增加6項(宗教場所、商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街市或市集、理髮店或髮型屋)至23項,市民在進入該23項處所須使用「疫苗通行證」;將社交距離措施延至2月24日凌晨;以及將限聚令收緊至2人,並禁止在私人地方進行2個家庭以上的聚會。(8/2)
其他
法院正式向連鎖化妝品店卓悅頒發清盤令。(9/1)
韓國公布即日起至下月底,限制來自港澳的航班,只可在首爾仁川國際機場降落。(10/1)
香港西九龍站由下午2時開放購票。(12/1)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復運。(15/1)
石籬中轉房屋由當日起永久封閉,香港所有第二至六型徙置大廈從此成為歷史。(16/1)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八間大學的退學人數再創新高,2021/2022學年共逾2700多人退學,人數創了19年來的新高。(19/1)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於農曆年初二到沙田車公廟為本港求籤,求得 11籤中籤。(23/1)
坪洲發生槍擊事件,兩名警員在永安街處理噪音投訴期間,被兩名菲律賓籍男子襲擊,在使用胡椒噴霧和多次警告無效下,警員向男子連開3槍。(24/1)
行會通過天星小輪加價,成人票價加至5元至6.5元,加幅約55%至56%。(31/1)
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被揭發侵犯未成年學生的隱私,以及部份片段以偷拍及欺詐方法拍攝,故引起很大爭議,導演張婉婷宣佈暫停公映。(5/2)
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批准,今年6月1日終止香港有線電視的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14/2)
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2022年底人口為733.3萬多人,較2020年同期減少6.8萬人。出生人數更是統計處自1961年有記錄以來,最少的一年,只有約3.25萬人。(16/2)
「太空卡」實名登記限期屆滿,約有1200萬張電話卡已登記。(23/2)
大埔龍尾村發生碎屍案,死者為香港時裝界名媛兼模特兒蔡天鳳。(24/2)
香港女子冰球隊在世界錦標賽首次奪得金牌。(10/4)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抵達香港,開啟為期六天的考察行程。(13/4)
2022年時事常識題
政治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向行政長官提出辭,並將會即日離任。(31/1)
特首林鄭月娥引用《緊急法》,將原定3月27日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押後至5月8日,提名期亦延至4月3日至16日。(18/2)
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韋彥德,宣佈他和副院長賀知義將辭去香港終院非常任法官的職務,即時生效。(30/3)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向政府提交請辭。在獲得中央批准請辭後,參加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6/4)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以1416票當選,支持票達99.2%,僅8人投反對票。(8/5)
行政會議通過重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架構的建議方案。7月1日後,新政府將由3司13局,變成3司、3副司長及15局。(17/5)
3副局長:政務司副司長、財政司副司長、律政司副司長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為「運輸及物流局」及「房屋局」
「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擴大環境局並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1/7)
美國國務院更新對香港的旅遊警示,將警告內容「升級」,為首次將香港與俄羅斯、北韓、緬甸、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等地方並列。(21/7)
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舉行補選,由陳永光,黃錦輝,何敬康及尚海龍當選。(18/12)
政府宣佈將於4月1日撤銷對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英國和美國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入境人士亦有新的檢疫安排:已接種兩劑認可新冠疫苗、持有起飛前48小時內進行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並已預訂最少七晚檢疫酒店住宿的香港居民,方可登機。如市民抵港時、抵港後五天的核酸檢測,以及第六、七天的快速測試結果均呈陰性,可提早離開檢疫酒店。(21/3)
因美國有關制裁的法律,及服務守則的相關政策,YouTube頻道「Johnlee2022」被停用。該頻道為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為競選而開設的YouTube頻道。(20/4)
在惡劣天氣下,民政事務總署會開放臨時庇護中心,讓市民避難。
1974年,廉政署成立,致力打擊貪污。
政府通過重建計劃,重新規劃舊區,務求善用土地。
香港政府于1970年代興建什麽類型房屋以回應市民對自置居所的需求?居者有其屋。
經濟
財政預算案提出疫情下的紓困措施,包括向每位合資格市民發放共10000元電子消費券。(24/2)
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向因第五波疫情失去工作的市民提供一筆過10000元資助,以紓緩在重投工作前的財政壓力。(18/3)
行政會議同意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2.5%。(5/7)
文化/社會
政府公佈將會在2月24日落實擴大疫苗氣泡。市民在進入表列處所、文康設施和學校時皆先種一劑或兩劑疫苗。(4/1)
政府宣佈於1月7日至1月20日收緊社交措施,為期14日。措施包括取消大型活動和非必要聚會;食肆上6時至翌日早上4時59分全面禁止堂食,B類、C類和D類餐飲處所分別限制最多2人、4人和6人一枱;關閉酒吧、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派對房間、遊樂場所等表列處所。(5/1)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舉行超過一百人的生日宴會,同場有15名政府官員,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當日有一人屬初步確診者。(6/1)
教育局宣佈全港小學及幼稚園必須於1月14日或之前,暫停面授課程和校內活動,直至農曆新年假期。政府亦會將科興接種擴展到5至11歲兒童,於復課日時在學校為學生接種。(11/1)
政府強烈建議在去年12月22日或之後在寵物店購買倉鼠的市民,應將倉鼠交予漁護署進行人道處理。此前,銅鑼灣寵物店Little Boss的一名員工感染Delta變異株病毒,一名顧客及其配偶檢測呈陽性或初步陽性反應。店內11隻倉鼠亦呈陽性。(18/1)
環境保護署正計劃發展轉廢為能設施,並以此一步步取代堆填區。當局正於全港物色適合選址,亦於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技術研究。(25/1)
行政行官林鄭月娥宣佈推出「防疫抗疫基金6.0」,撥款將不少於200億元,全數十用於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和個人。同日亦宣佈將於馬鞍山體育館重設火眼實驗室,檢測量可以增加100 000次,令香港達到單日300 000次的檢測量。(4/2)
為利用校舍作全民強檢檢測站,教育局宣佈全港中小學提早在3月至4月放暑假,惟最終並沒有實行全民強檢。(22/2)
「疫苗通行證」正式實行,除獲醫療豁免,所有市民皆需接種至少一劑疫苗,以進入指定處所。(24/2)
政府在下午6時,透過緊急警示系統,告知市民伊利沙伯醫院即日起成為定點醫院,專門接收新冠確診患者,並呼籲非新冠確診病人或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病人,切勿前往。(9/3)
香港政府放寛外地人士入境限制,容許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到港。檢疫安排與香港居民一樣,需接受至少7天的酒店檢疫。(1/5)
政府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調查男團MIRROR紅館演唱會塌屏幕意外。(1/8)
第二階段首期消費券派發。(7/8)
政府推出安心出行「紅黃碼」。(12/8)
政府收緊餐飲處所防疫措施,8人以上「宴會」的出席者,須展示24小時內快速抗原檢測陰性證明,或48小時內取得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電話短訊通知。(28/8)
政府宣布降低疫苗通行證年齡至5-11歲,並分為兩階段進行。首階段於9月30日起實施,即9月30日前須,需至少打一針,而在11月30日起,接種要求將統一為打齊兩針。(8/9)
警方拘捕3名涉嫌濫發「免針紙」的醫生。(22/9)
特首宣布9月26日起,實行入境香港「0+3」安排,並取消入境人士酒店檢疫安排,同時首次容許未完成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返港。(23/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的升旗禮,連續4年不向公眾開放,而全港各區多處都被掛上五星紅旗。(1/10)
維珍航空宣布停飛來往香港及倫敦航班,並關閉其在港辦事處。(5/10)
政府解除食肆和酒吧等堂食和營業時間的限制,並逾兩年首度准許徹夜堂食,亦轄下燒烤場重開。(3/11)
港鐵荃灣綫一列列車於油麻地站出軌,導致兩位乘客受傷。事故期間荃灣綫來往茘景站至佐敦站暫停服務。(13/11)
韓國仁川舉行的亞洲七人欖球賽,香港對韓國進行決賽,奏國歌環節中,錯播中國國歌。(14/11)
行政長官於泰國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由曼谷返港後確診新型肺炎。(21/11)
中電和港燈宣佈2023年電費加幅分別為6.4%及5.5%。(22/11)
港鐵於一個月內發生第二次嚴重事故,將軍澳線一列駛入將軍澳站的列車前,兩卡車廂接駁位置疑鬆脫下而制停列車,1500名乘客在摸黑的環境下經路軌疏散離開,事件導致列車服務暫停4小時。(5/12)
渣打銀行國泰萬事達卡出現大量客戶被盜用簽帳事件。(7/12)
即日起市民進入食肆,戲院和醫院等場,毋須再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14/12)
港府新成立的18區關愛隊取代,全香港超過1,600個及近50年歷史的屋邨互助委員會和大廈互委會。(31/12)
李鄭屋漢墓在1998年被列爲法定古跡,受法例保護。位於深水埗區。
法律
李家超入稟高等法院,承認沒遲交支持同意書,並申請豁免罰款及刑責。(8/6)
羊村繪本案的5名前理事,被裁定一項「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成,判處監禁19個月,是自1997年回歸後刑罰最重的煽動刊物案。(10/9)
郭卓堅就當局廢除「免針紙」的做法入稟高等法院,高院頒發臨時禁制令,涉案的逾兩萬張「免針紙」暫時維持有效。(11/10)
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19/10)
高院裁定郭卓堅一方勝訴,指出局方無權宣布涉案免針紙無效。(21/10)
行會通過修改《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賦權醫衞局局長在合理懷疑下,可廢除免針紙的權力。(25/10)
小型無人機令正式實施。(1/12)
特首公布即日起大幅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取消疫苗通行證、撤銷密切接觸者檢疫,以及取消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如12人限聚令等,只維持口罩令。(28/12)
膠袋徵費加至1元以及收緊豁免範圍,包括取消豁免盛載冷凍食品、非氣密包裝膠袋。(31/12)
其他
本地網媒《眾新聞》於成立五年之際宣佈停止運作。1月4日正式停止營運。(2/1)
於香港時間凌晨約2時半,廣東省惠州惠東縣對開水域發生一次4.1級地震。由於是次為淺層地震(地震深度約25公里),加上位置接近香港,因此較多市民感受到本次地震,是自1979年有紀錄以來最多人報告感到震動。(14/3)
因低降雨量及預留水塘容量在雨季收集雨水,下城門水塘的存水量於4月1日跌至2.23%,塘底出現嚴重龜裂。(1/4)
正在英國劍橋大學修讀經濟學的香港學生葉晉瑋,憑其英文詩作《Fricaties》,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冠軍,成為該獎項歷屆最年輕得主。(2/4)
東鐵綫過海段通車。該綫增設金鐘站會新開設的會展站。(15/5)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公佈,將會在7月2日向公眾開放。成人參觀全館的票價為120元,若不看2個特別展覽則為50元,開幕後首年的星期三可免費入場。(7/6)
前年起停業的珍寶海鮮舫,因海事牌照到期、維修事宜及高昂的營運成本,在市民的送別下離開香港。(14/6)
香港仔飲食集團公佈,告別香港的珍寶海鮮舫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附近遇上風浪,船身入水傾側,最後翻轉沉沒。(20/6)
港鐵朗屏站附近一條中電電纜橋,在夜晚7時許起火,導致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一帶大範圍停電,估計部分住戶要兩天才能恢復電力供應。(21/6)
國家主席習近平乘搭專列「復興號」,抵達高鐵西九龍總站出席慶回歸活動。同日晚上10時乘高鐵到深圳留宿一晚。(30/6)
港台電視34正式開播。(1/7)
颱風「暹芭」襲港,天文台於晚上7時10分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1/7)
由於颱風「暹芭」襲港,原訂當日正式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需要延至翌日開幕。(2/7)
政府即日暫緩個別航線的「熔斷機制」,抵港人士需在第3天接受多一次核酸檢測。(7/7)
女星林青霞位於飛鵝山安達臣道9號的豪宅發生3級火警。(8/7)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一名中五男生向平機會投訴,校規禁止男生留長髮,涉違反《性別歧視條例》,投訴獲得平機會受理。(7/19)
考試及評核局公布今年誕生8名「狀元」,平均1.3人爭一個資助大學學額。(19/7)
香港海洋公園為大熊貓安安進行安樂死,終年35歲。(21/7)
天文台錄得最高溫度達34.9℃,是自1972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大暑。(23/7)
男團MIRROR首次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為香港首次需持實名門票人士入場的演唱會。(25/7)
男團MIRROR舉行的演唱會發生嚴重事故。(28/7)
MIRROR演唱會主辦方大國文化集團及MakerVille宣布暫停MIRROR於8月及9月的公開活動。(12/8)
山頂纜車重開,而第六代山頂纜車亦投入服務,並同日起調高票價,及將花園道站改稱為中環總站。(27/8)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香港新增10586宗新型肺炎個案,是自三月以來再度破萬宗。(1/9)
根據最新出版《2022小學概覽》,2022/23學年共有63間學校需減班,合共減少70班。(2/9)
承建商精進建築位於安達臣道的房協地盤發生致命工業意外,一個天秤倒塌,造成3死6傷。(7/9)
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不少市民在位於金鐘的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獻花和排隊簽弔唁冊。(11/9)
康泰旅行社母公司凱撒旅遊集團啟動自動清盤程序。(28/10)
強烈熱帶風暴尼格襲港,天文台發出半世紀以來首次在11月發出的八號信號。(2/1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沙烏地阿拉伯確診新型肺炎,於昨晚抵港。(2/11)
停辦逾3年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一連3日於香港大球場舉行。(4/11)
香港海防博物館重開。(24/11)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正式啟用。(25/11)
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通車。(11/12)
過往年份常識題
香港所有適齡兒童都有權入讀由政府開辦或資助的各類中小學,接受十二年的免費教育。
食物安全中心是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負責抽取食物樣本進行測試的部門。
官立學校:由政府開辦。資助學校:由宗教或者志願團體開辦,並由政府提供經常資助。直資學校:由辦學團體開辦,享有一筆按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資助,學校可以向學生收取學費。私立學校:由辦學團體開辦及負責一切經費,學生須繳交學費。
香港的基本學制: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院校或成人教育中心。
白紋伊蚊會傳播登革熱。登革熱病常見於地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冠心病和中風是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
把空置的大廈改裝成商店是活化建築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