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稚園十分鼓勵小朋友獨立自主和參與。所以,幼稚園老師每天做不同的事情時,總會思考怎樣才可以令小朋友都能夠參與其中。例如:老師在準備早點時,會邀請一至兩個小朋友幫忙切水果、蔬菜或沖茶,盡力讓小朋友有機會學會一些生活技能。

因為老師的放手信任,小朋友在幼稚園的參與程度和自信非常高。 他們十分有好奇心和動力去學習新事物,因為他們總是覺得幼稚園的一切都是有趣和有意義的。
老師和小朋友每天都一起做很多事和經歷很多,所以關係會變得密切,有一點像家人的關係。
這一天,又到了幼童預備午睡的時候。這段時期,需要午睡的幼童多達七個,而當中大多數都是十分活躍的。碰巧,這天的人手不夠,我有半小時要獨自照顧七個幼童。這時,五歲的E經過,見我施展渾身解數,才勉強令幼童們稍為安靜下來。
E停下腳步,看著我,眼神帶有些關懷和不放心。「Yee Li, 你需要幫助嗎?」E誠懇地問我。 「如果你想的話,好呀。」在那忙亂之際,只但求有多一對手去幫輕自己。 二話不說,我安排了E幫忙兩名較為年長的幼童更衣。當我在替另外五名幼童更衣,一片混亂之際,我看見E那邊的情況都差不多。 但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轉個頭來跟我說:「Yee Li, 你那邊情況如何?當你需要幫忙時就告訴我。」
這幾句聽起來很熟悉。下班後才想到,其實這是我和同事之間常有的對話。有時,身教比對小朋友講甚麼大道理更有效。